第40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40章
大雍歷一百一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縣試考試的第一天。
考試院北門。
四月中旬天氣已經不算冷,但寅時在考院門口排隊,考生們仍然穿上了厚厚的棉袍。
淩晨四點排隊, 意味著考生們昨晚上沒有睡覺。
“緊張嗎?”在隊列中, 寧頌聽到自己的同窗悄悄聊天。
“……你覺得呢?”
說話的當頭, 有人實在頂不住困意, 打了一個哈欠。
寅時一刻,長長的隊伍前方逐漸有了響動, 不少人忍不住側頭去看。
“前面貌似開始了!”
果然, 隨著這一句話, 考院的門打開了, 出來了幾個穿著統一服裝的人, 緊接著, 就有人開始喊人。
“這五個人的廩保在嗎?”
身後有一個人應答了一聲,快速地跑到了前面。
“開始進場了。”蘇期小聲說道。
話雖如此, 雖然縣試的進場程序開始得很早, 可是等到寧頌時,漆黑的夜色已經消失,地平線出現了太陽的身影。
“脫衣服。”
穿著褐色衣服的搜子要求道。
這是防止夾帶的流程,寧頌沒有什麽可以質疑的, 二話不說, 脫了外套, 露出中衣來。
兩個搜子上前,搜查了寧頌的衣服,又將他的籃子倒出來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
“進去吧。”
沒有特殊的情況, 搜子也沒有刻意地刁難某一個人,在例行公事之後, 將寧頌放了進去。
寧頌穿上衣服,深呼吸了一口。
流程歸流程,但這樣細致到鞋子襪子都要脫下來的過程,他是真不希望有第二回。
當然,說是“希望”,也的確只是希望。
只要還繼續考試,類似的情況就不可能避免。
故意忘卻進門時搜身的具體情況,寧頌進入了考院正門,擡起頭來打量四周的情況。
正如他在現代偶爾刷到的科普文章所寫的一樣,考院的環境稱得上簡陋——
一間間只能允許一個人坐下的小房間裏,除了案板一個,凳子一個,其他別無他物。
白日,考生坐在案板上答卷,需要休息時,就將案板放下,同凳子一起並排靠一會兒。
當然,縣試前三場的情況簡單,白日裏答完題,傍晚就要交卷出去。
只有第四場和第五場是連著的,需要在考院裏過一個夜。
考試仍然還未開始,寧頌也不敢拖延時間,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拿出抹布來,將案板和凳子擦試了一遍。
全是灰。
細心地將考試的小環境打掃了一通,寧頌又要了點水,開始考前準備工作——
磨墨。
在研磨墨水的過程中,同時也放松自己的身心,為了接下來的正式考試做準備。
巳時,考前的檢查工作總算結束,考院的大門正式關上,隨著一聲鑼鼓聲,預示著縣考的第一場正式開始。
縣令出的考題寫在一個案板上,被皂吏拿了過來,停在寧頌面前時,寧頌快速地抄了下來。
縣試第一場,考四書文和一首試帖詩。
皂吏見寧頌抄完了題,繼續去到了下一個號房。
等到皂吏走了,寧頌開始低下頭,琢磨自己的文章要怎麽答。
正如這位縣令所做的文章那樣,這幾篇四書文出的四平八穩,看不出什麽偏好,都出自於《論語》。
首題:“無求備於一人。”
次題:“與其進也。”①
詩題:賦得清如玉壺冰(得冰字五言六韻)
第一題“無求備於一人”出自於《論語·微子》,原文是周公對魯公說的話:故舊之人沒有大的惡行,就不棄用,君子不應該對人求全責備。
講的是為君的德行。
同時也是說“人無完人,量才而用。”
當然,這是對於“君”用人的要求,作為被用的人,應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心中有了思路,寧頌就先在草稿紙上答題。
先寫“人無完人”,“三人行必有我師”,再寫“無求備於一人,於一夫之身而求備”。
一般來說,兩篇文章加上試帖詩,總數不能超過七百字,因此一篇文章大致只能寫三百字。
三百字內,怎麽提煉字就是一個學問。
寧頌先將文章在草稿紙上寫好,再刪刪改改,統共三百字的內容,他一共花了將近一個時辰。
寫完了第一題,謄抄完之後,他看向了第二題。
“與其進也”同樣出自於《論語》,講的是一個名為“互鄉”的地方消息閉塞,互鄉人難以打交道,但孔子卻接見了一個來自於互鄉的小童。
被詢問時,孔子說:“我是讚成他上進,不讚成他退步。”
小童打扮穿著來拜見,何必抓著他的過去不放?
這句話的本意是表現孔子善解人意、為人與善的為人處世態度,同樣也對進取的人加以鼓勵,突出“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態度。
對於這一道題,寧頌有些犯難。
如果說讚揚、褒揚聖人的言論和行為,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可是考慮到出彩,就應該不應只寫這些。
想了想,寧頌記起了《述而篇》在這一句之後的下一句話: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這一字距離我們有多遠?孔子答道:我想要仁,就達到了。
隨著這句話,寧頌的思路瞬間開闊起來。
孔子不以歧視的目光看待一個來自名聲不佳的地方的孩子,何嘗不是在踐行“仁”。
只要心念一動,就能從小事中做到“仁”。
隨著寧頌的靈感爆棚,他快速地在草稿紙上寫著,不一會兒,一篇三百字的文章就寫下來了。
仔細看看,竟然沒有一個字需要改。
寧頌將答案謄抄在了試卷上。
隨著兩個題的答完,寧頌第一場的縣試考題已經完成了大部分。
而此時,時間已經過了午時。
第二題答完,寧頌心中的緊張情緒緩解了不少,被一直壓抑的饑餓感生了出來。
餓了。
鑒於第一場一直要考到申時末,也就是下午的五點,中間還有大約一個時辰,寧頌就毫無負擔地拿出了幹糧來。
說是幹糧,其實是劉大娘按照寧頌的要求,做的雞蛋夾餅。
餅是特制的白吉餅,在做的時候加了油酥,酥酥脆脆的,哪怕隔了一夜的時間,仍然還有著脆香味。
雞蛋則是提前用鹵汁鹵好了,連殼一起放在烤籃裏。
因為擔心吃冷食而過肚子,寧頌專門帶了一個小小的鍋,快速地生了火,將要來的水燒開。
與此同時,也將油酥餅在鍋裏煎了煎。
煎完之後,他將油酥餅掰開,將鹵蛋搗碎放入其中,然後開始大口大口品嘗。
不一會兒,隔壁就聞到了一股酥香。
“……這是誰在造孽?”
隔壁號房的學子來自於另外一個私塾,平日裏讀書不甚勤奮,此時剛剛寫完了第一題,對於第二題沒有思緒,正抓耳撓腮。
聞到這股食物的香氣,餓了。
考場做飯,這都是啥人啊!
不一會兒,他聽見另外一側的人也在罵:“考個縣試而已,為什麽要這麽折騰?”
害得他也餓了。
於是,等寧頌吃完飯,收拾好小鍋,重新開始答題時,四周都陸陸續續都在啃幹糧。
只是,在寧頌油酥餅的對比下,這幹糧的味道實屬不怎麽樣。
不一會兒,有人喝了考院提供的生水鬧肚子,報告了考官,被人看著去出恭。
最終,此人因為腹瀉,試題也沒做完,被皂吏擡了出去。
寧頌絲毫不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行為帶來了什麽樣的連鎖反應,低下頭來,開始看第三題。
試帖詩。
“清如玉壺冰”是南北朝鮑照《代白頭吟》中的詩句,原句是“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寧頌標好了詩句的平仄,開始琢磨如何寫這首詩。
縣試的“賦得體”要求五言六韻,即首句以仄或者押韻起,二句根據情況或對或不對;
三句應旁敲側擊,不著急將主題直接寫出。到了第四聯第五聯,聚精會神寫出餘意,最終結句以頌揚、寄情為佳。②
相似的題目,寧頌練了無數次,因此在一番考慮之後,成功做出了今日的試帖詩。
“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
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③
……”
隨著試帖詩的寫完,這一場縣試正式結束。
寧頌揉著自己的額頭交了卷,在出考院時,遠遠地見到了那位新來的縣令,看上去正值壯年,不怒而威。
到底是上官,寧頌沒有多看,低頭出了考場。
“怎麽樣?”鄭夫子提前守在考院前。
“有點難。”甲班的同窗們平日裏見鄭夫子猶如老鼠見貓,心中都害怕得緊,可今日考完試,再看見鄭夫子的臉,頓時覺得無比親切。
“不好答。”
在鄭夫子望向寧頌時,寧頌這樣說道。
鄭夫子點點頭。
“不好答”不意味著“不會答”,只是題目有一些難度。看來寧頌考試還算順利。
鄭夫子暫時放下了心。
“別說別的了,都趕緊回去,接下來還要繼續考呢。”
學子們的表情都稱不上好。
雖然縣試考五場,但各個場的重要程度並不一樣。
第一場叫做主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場。若是主試沒考過,會直接失去下一場初覆的資格。
“都回去吧,明天再看。”
明日,是第一場的放榜日。
當天夜裏,縣令加班加點地閱卷,陪著他的,還有新到任的縣丞和主簿。
縣令謹慎小心,初來乍到,沒有因為當主考官就乾綱獨斷,而是將活計分了出去,同時,出了事的責任也分了出去。
“兩位大人,今日若沒有兩位,我可是判不完所有卷子啊。”
遇到這樣一個主官,縣丞和主簿無奈苦笑。
子時,三人終於將所有卷子看完,能上榜的也選了出來。
由於這些試卷水平差距較大,選出第一名,也沒有什麽分歧。
“這一屆考生水平不錯啊。”前幾的文章,縣丞都很喜歡。
“恭喜大人。”
若是治下這屆考中秀才的多,對於縣令來說也是一項政績。
“同喜,來,看看都是誰吧。”
撕開了糊名的紙,三人不約而同地朝著第一的卷頭看去——
“咦。”看見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主簿沒忍住,先發了聲。
“怎麽了?”縣丞問,“朱大人認識這人?”
主簿猶豫了一下,說道:“這位名叫寧頌的學子,是前縣丞寧大人的侄子。”
縣令楞了一下,笑道:“竟是如此?果真是書香門第。”
只是原縣丞的侄子,為何又讓主簿如此疑惑。
面對縣令詢問的眼神,主簿苦笑道:“這位寧頌之前也考過兩次縣試,都落榜了。沒想到短短兩年,學問突飛猛進。”
“他本是寧縣丞的養子,因為學問不好,被退回去了。”
“是嗎?”縣令猶豫片刻,將寧頌的試卷放下了。
“既然如此,我們也別這麽快定下來,再看看之後的情況。”
第二日放榜,寧頌的名字位列於第十。
前幾名裏,不乏同私塾及相熟私塾中的人。
看到成績,他們顧不得高興,倒是先納悶上了:“寧哥怎麽可能才第十?”
鄭夫子同樣納悶,甚至私下裏問寧頌:“要不是我天天與你一起,我還真以為你什麽時候得罪縣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雍歷一百一十四年四月十五日, 縣試考試的第一天。
考試院北門。
四月中旬天氣已經不算冷,但寅時在考院門口排隊,考生們仍然穿上了厚厚的棉袍。
淩晨四點排隊, 意味著考生們昨晚上沒有睡覺。
“緊張嗎?”在隊列中, 寧頌聽到自己的同窗悄悄聊天。
“……你覺得呢?”
說話的當頭, 有人實在頂不住困意, 打了一個哈欠。
寅時一刻,長長的隊伍前方逐漸有了響動, 不少人忍不住側頭去看。
“前面貌似開始了!”
果然, 隨著這一句話, 考院的門打開了, 出來了幾個穿著統一服裝的人, 緊接著, 就有人開始喊人。
“這五個人的廩保在嗎?”
身後有一個人應答了一聲,快速地跑到了前面。
“開始進場了。”蘇期小聲說道。
話雖如此, 雖然縣試的進場程序開始得很早, 可是等到寧頌時,漆黑的夜色已經消失,地平線出現了太陽的身影。
“脫衣服。”
穿著褐色衣服的搜子要求道。
這是防止夾帶的流程,寧頌沒有什麽可以質疑的, 二話不說, 脫了外套, 露出中衣來。
兩個搜子上前,搜查了寧頌的衣服,又將他的籃子倒出來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
“進去吧。”
沒有特殊的情況, 搜子也沒有刻意地刁難某一個人,在例行公事之後, 將寧頌放了進去。
寧頌穿上衣服,深呼吸了一口。
流程歸流程,但這樣細致到鞋子襪子都要脫下來的過程,他是真不希望有第二回。
當然,說是“希望”,也的確只是希望。
只要還繼續考試,類似的情況就不可能避免。
故意忘卻進門時搜身的具體情況,寧頌進入了考院正門,擡起頭來打量四周的情況。
正如他在現代偶爾刷到的科普文章所寫的一樣,考院的環境稱得上簡陋——
一間間只能允許一個人坐下的小房間裏,除了案板一個,凳子一個,其他別無他物。
白日,考生坐在案板上答卷,需要休息時,就將案板放下,同凳子一起並排靠一會兒。
當然,縣試前三場的情況簡單,白日裏答完題,傍晚就要交卷出去。
只有第四場和第五場是連著的,需要在考院裏過一個夜。
考試仍然還未開始,寧頌也不敢拖延時間,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拿出抹布來,將案板和凳子擦試了一遍。
全是灰。
細心地將考試的小環境打掃了一通,寧頌又要了點水,開始考前準備工作——
磨墨。
在研磨墨水的過程中,同時也放松自己的身心,為了接下來的正式考試做準備。
巳時,考前的檢查工作總算結束,考院的大門正式關上,隨著一聲鑼鼓聲,預示著縣考的第一場正式開始。
縣令出的考題寫在一個案板上,被皂吏拿了過來,停在寧頌面前時,寧頌快速地抄了下來。
縣試第一場,考四書文和一首試帖詩。
皂吏見寧頌抄完了題,繼續去到了下一個號房。
等到皂吏走了,寧頌開始低下頭,琢磨自己的文章要怎麽答。
正如這位縣令所做的文章那樣,這幾篇四書文出的四平八穩,看不出什麽偏好,都出自於《論語》。
首題:“無求備於一人。”
次題:“與其進也。”①
詩題:賦得清如玉壺冰(得冰字五言六韻)
第一題“無求備於一人”出自於《論語·微子》,原文是周公對魯公說的話:故舊之人沒有大的惡行,就不棄用,君子不應該對人求全責備。
講的是為君的德行。
同時也是說“人無完人,量才而用。”
當然,這是對於“君”用人的要求,作為被用的人,應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心中有了思路,寧頌就先在草稿紙上答題。
先寫“人無完人”,“三人行必有我師”,再寫“無求備於一人,於一夫之身而求備”。
一般來說,兩篇文章加上試帖詩,總數不能超過七百字,因此一篇文章大致只能寫三百字。
三百字內,怎麽提煉字就是一個學問。
寧頌先將文章在草稿紙上寫好,再刪刪改改,統共三百字的內容,他一共花了將近一個時辰。
寫完了第一題,謄抄完之後,他看向了第二題。
“與其進也”同樣出自於《論語》,講的是一個名為“互鄉”的地方消息閉塞,互鄉人難以打交道,但孔子卻接見了一個來自於互鄉的小童。
被詢問時,孔子說:“我是讚成他上進,不讚成他退步。”
小童打扮穿著來拜見,何必抓著他的過去不放?
這句話的本意是表現孔子善解人意、為人與善的為人處世態度,同樣也對進取的人加以鼓勵,突出“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態度。
對於這一道題,寧頌有些犯難。
如果說讚揚、褒揚聖人的言論和行為,自然沒有什麽問題,可是考慮到出彩,就應該不應只寫這些。
想了想,寧頌記起了《述而篇》在這一句之後的下一句話: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這一字距離我們有多遠?孔子答道:我想要仁,就達到了。
隨著這句話,寧頌的思路瞬間開闊起來。
孔子不以歧視的目光看待一個來自名聲不佳的地方的孩子,何嘗不是在踐行“仁”。
只要心念一動,就能從小事中做到“仁”。
隨著寧頌的靈感爆棚,他快速地在草稿紙上寫著,不一會兒,一篇三百字的文章就寫下來了。
仔細看看,竟然沒有一個字需要改。
寧頌將答案謄抄在了試卷上。
隨著兩個題的答完,寧頌第一場的縣試考題已經完成了大部分。
而此時,時間已經過了午時。
第二題答完,寧頌心中的緊張情緒緩解了不少,被一直壓抑的饑餓感生了出來。
餓了。
鑒於第一場一直要考到申時末,也就是下午的五點,中間還有大約一個時辰,寧頌就毫無負擔地拿出了幹糧來。
說是幹糧,其實是劉大娘按照寧頌的要求,做的雞蛋夾餅。
餅是特制的白吉餅,在做的時候加了油酥,酥酥脆脆的,哪怕隔了一夜的時間,仍然還有著脆香味。
雞蛋則是提前用鹵汁鹵好了,連殼一起放在烤籃裏。
因為擔心吃冷食而過肚子,寧頌專門帶了一個小小的鍋,快速地生了火,將要來的水燒開。
與此同時,也將油酥餅在鍋裏煎了煎。
煎完之後,他將油酥餅掰開,將鹵蛋搗碎放入其中,然後開始大口大口品嘗。
不一會兒,隔壁就聞到了一股酥香。
“……這是誰在造孽?”
隔壁號房的學子來自於另外一個私塾,平日裏讀書不甚勤奮,此時剛剛寫完了第一題,對於第二題沒有思緒,正抓耳撓腮。
聞到這股食物的香氣,餓了。
考場做飯,這都是啥人啊!
不一會兒,他聽見另外一側的人也在罵:“考個縣試而已,為什麽要這麽折騰?”
害得他也餓了。
於是,等寧頌吃完飯,收拾好小鍋,重新開始答題時,四周都陸陸續續都在啃幹糧。
只是,在寧頌油酥餅的對比下,這幹糧的味道實屬不怎麽樣。
不一會兒,有人喝了考院提供的生水鬧肚子,報告了考官,被人看著去出恭。
最終,此人因為腹瀉,試題也沒做完,被皂吏擡了出去。
寧頌絲毫不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行為帶來了什麽樣的連鎖反應,低下頭來,開始看第三題。
試帖詩。
“清如玉壺冰”是南北朝鮑照《代白頭吟》中的詩句,原句是“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寧頌標好了詩句的平仄,開始琢磨如何寫這首詩。
縣試的“賦得體”要求五言六韻,即首句以仄或者押韻起,二句根據情況或對或不對;
三句應旁敲側擊,不著急將主題直接寫出。到了第四聯第五聯,聚精會神寫出餘意,最終結句以頌揚、寄情為佳。②
相似的題目,寧頌練了無數次,因此在一番考慮之後,成功做出了今日的試帖詩。
“玉壺何用好,偏許素冰居。
未共銷丹日,還同照綺疏。③
……”
隨著試帖詩的寫完,這一場縣試正式結束。
寧頌揉著自己的額頭交了卷,在出考院時,遠遠地見到了那位新來的縣令,看上去正值壯年,不怒而威。
到底是上官,寧頌沒有多看,低頭出了考場。
“怎麽樣?”鄭夫子提前守在考院前。
“有點難。”甲班的同窗們平日裏見鄭夫子猶如老鼠見貓,心中都害怕得緊,可今日考完試,再看見鄭夫子的臉,頓時覺得無比親切。
“不好答。”
在鄭夫子望向寧頌時,寧頌這樣說道。
鄭夫子點點頭。
“不好答”不意味著“不會答”,只是題目有一些難度。看來寧頌考試還算順利。
鄭夫子暫時放下了心。
“別說別的了,都趕緊回去,接下來還要繼續考呢。”
學子們的表情都稱不上好。
雖然縣試考五場,但各個場的重要程度並不一樣。
第一場叫做主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場。若是主試沒考過,會直接失去下一場初覆的資格。
“都回去吧,明天再看。”
明日,是第一場的放榜日。
當天夜裏,縣令加班加點地閱卷,陪著他的,還有新到任的縣丞和主簿。
縣令謹慎小心,初來乍到,沒有因為當主考官就乾綱獨斷,而是將活計分了出去,同時,出了事的責任也分了出去。
“兩位大人,今日若沒有兩位,我可是判不完所有卷子啊。”
遇到這樣一個主官,縣丞和主簿無奈苦笑。
子時,三人終於將所有卷子看完,能上榜的也選了出來。
由於這些試卷水平差距較大,選出第一名,也沒有什麽分歧。
“這一屆考生水平不錯啊。”前幾的文章,縣丞都很喜歡。
“恭喜大人。”
若是治下這屆考中秀才的多,對於縣令來說也是一項政績。
“同喜,來,看看都是誰吧。”
撕開了糊名的紙,三人不約而同地朝著第一的卷頭看去——
“咦。”看見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主簿沒忍住,先發了聲。
“怎麽了?”縣丞問,“朱大人認識這人?”
主簿猶豫了一下,說道:“這位名叫寧頌的學子,是前縣丞寧大人的侄子。”
縣令楞了一下,笑道:“竟是如此?果真是書香門第。”
只是原縣丞的侄子,為何又讓主簿如此疑惑。
面對縣令詢問的眼神,主簿苦笑道:“這位寧頌之前也考過兩次縣試,都落榜了。沒想到短短兩年,學問突飛猛進。”
“他本是寧縣丞的養子,因為學問不好,被退回去了。”
“是嗎?”縣令猶豫片刻,將寧頌的試卷放下了。
“既然如此,我們也別這麽快定下來,再看看之後的情況。”
第二日放榜,寧頌的名字位列於第十。
前幾名裏,不乏同私塾及相熟私塾中的人。
看到成績,他們顧不得高興,倒是先納悶上了:“寧哥怎麽可能才第十?”
鄭夫子同樣納悶,甚至私下裏問寧頌:“要不是我天天與你一起,我還真以為你什麽時候得罪縣尊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